新闻动态

光伏发电——具有战略优势的新能源

发布时间:2016-06-13

    地球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日益匮乏,逼使人类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。其中,太阳能尤其是利用太阳能发电,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人类的最终能源。光伏发电,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技术,也是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方式。

  光伏发电的原理

  当物体受到光照后能产生电压的现象称为光伏效应。利用光伏效应有可能将阳光中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,这种光电能量转换器件称为太阳电池,或光伏电池。光照后太阳电池的两端产生的电压称为光生电压,接上负载后所产生的电流称为光生电流。能够产生光伏效应的物体或结构有很多,最常见的有半导体的PN结、金属-半导体接触组成的肖特基结、各种半导体的异质结、半导体-电解质组成的固体液体结等等。其中技术最成熟的是半导体PN结。

  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大面积(一般为156 x 156 平方毫米)的半导体二极管,具有简单的PN结和上下电极。当太阳光辐照太阳电池时阳光的能量在半导体PN结附近产生光生的载流子(电子和空穴),在PN结的空间电场作用下光生载流子被分离,电子向N区移动,空穴向P区移动,结果在PN结的上下电极上产生了光生电压,当上下电极接上负载时就会产生电流,这就是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。由此可见,光伏发电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直接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,它和常见的发电机发电、蓄电池发电有本质的不同。它没有机械运动,所以没有噪音、没有振动;它没有化学反应过程,所以没有化学污染;它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,十分便利。

  人类发现光伏现象可以追溯到1839年,法国在光照电极插入电解质的系统中产生光伏效应;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硅太阳电池;1958年硅太阳电池第一次在空间应用;20世纪60年代初,空间电池的设计趋于稳定;70年代光伏在空间大量应用,并开始应用于地面;70年代末人类出现第一次能源危机,太阳电池的地面应用和生产量已经大大超过空间应用;2000年前后人类出现第二次能源危机,地面用太阳电池作为新能源而迅猛发展。

  当前解决能源危机最好途径

 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,随着经济波段发展、生产力不断提高、人口的不断增长,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增加。人们长期使用的是常规的石化能源,近年来也大力发展核能。然而,石化能源和核能的资源是有限不可再生的,目前都将面临枯竭的危险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“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06-2007)”,如果没有新的探测,目前全球石油仅够用45年,而中国仅够用15年;全球天然气仅够用61年,而中国仅够用30年;全球煤仅够用230年,而中国仅够用81年;甚至作为核电的铀矿全球仅够用71年,而中国仅够用50年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能源紧缺的问题更加严重。据欧盟JRC预测2050年欧洲能源结构中太阳能将占28.8%,石化占48.5%;到2100年太阳能将占到66.9%,石化仅占14.2%。

  太阳能可以认为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能源。太阳的寿命约100亿年,太阳从诞生到现在约50亿年,还有约50亿年的寿命,而地球的寿命仅45亿年。世界太阳能最丰富地区为非洲、美国西南部、澳大利亚、中国西藏、中东等地区。中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,与美国相当,比日本、欧洲和俄罗斯要强。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在西藏西部、新疆东南部、青海西部、甘肃西部,为I类区,辐照强度为6700兆焦/(平米年);最差区域为V类在重庆附近。福建省南部属于III类区,北部属IV类区。

  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

  2002年以来,我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以年增长率35%的速度迅猛发展,自2007年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的生产大国。从应用角度看,欧洲最多,中国国内几乎没有开发应用。2010年德国安装7GW,占世界总安装量55.2%,而中国大陆仅占2.76%。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快、产能过剩,加上美债和欧债危机减少了光伏应用的补贴,近年来美欧印等各国相继对华进行了光伏产业的“双反”(反补贴,反倾销)调查,我国的光伏企业出口递减、价格迅速下降、企业纷纷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,全行业进入了“严冬”和全面的调整、重组阶段。

  启动和加速发展国内光伏市场成为当务之急。今年7月出台了“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”,规定“2013—2015年,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,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”。按此计划,我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光伏应用的最大国。如果按1万元人民币/KW计,“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”就意味着年均新增1000亿元的国内光伏市场。此举将大大开放和推动国内市场,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欧美“双方”对我国光伏产业所造成危机的最好方案,势必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。

  进行技术创新,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,进一步降低成本,进而提高光伏产品的竞争力,进行全行业的调整、重组,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,尤其是开拓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,是当前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的主要途径。

  综上所述,我国在本世纪将要进入小康社会,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能源,传统的石化能源已经面临枯竭危险;GPD的迅猛发展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太大、太多的环境代价。贯彻科学发展观,进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任务。发展和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是维持我国能源供应又保护环境的好途径。


关于我们
新闻动态
产品中心
技术服务